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提升党员党性修养,11月7日,经济学院党委组织教职工党员代表前往同安区白交祠村、军营村开展实践教学。通过实地走访深刻领悟“两山”理念,在红色地标中汲取奋进力量,将全会精神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实际行动。经济学科近两年新进教职工党员、办公室党支部党员代表参加了活动。

高山党校:初心使命的沉浸课堂
军营村作为习近平总书记“两上高山”的重要调研地,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与深刻的为民情怀。1986年、1997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到访军营村,关心群众生活,指导脱贫致富。党员们首先来到高山党校初心使命馆,馆内通过丰富的历史图片、珍贵的文献资料和生动的多媒体展示,全面呈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心系高山、情牵百姓的感人故事。大家驻足观看,认真聆听讲解,深刻体会到“扶贫扶志”理念的前瞻性与实践性。

旧址寻根:绿色发展的思想萌芽
1997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军营村村委会主持召开座谈会,首次提出“山上戴帽、山下开发”的绿色发展思路。旧桌凳前,党员们重温当年场景,深切体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高山萌芽。而在1986年习近平总书记访贫问苦的高泉国旧居,近距离与高泉国同志对话,通过现场参观及纪录片复原访贫问苦的一幕幕,“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为民情怀直抵人心。
生态治理:和美乡村的生动答卷
漫步九龙溪两岸生态栈道,昔日垃圾漂浮的“母亲河”已蝶变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全国典型。党员们驻足观察生态护岸、亲水平台,亲眼见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生动注脚。在300亩柿子林调研点,红果满枝头的丰收景象,印证了“既要种茶种果,也别忘了森林绿化”的林下经济智慧。
高山集市:乡村振兴的实践课堂
海拔千米的“高山集市”里,地瓜干、地瓜粉、五指毛桃等当季山货琳琅满目。党员们与农户畅聊,了解乡村振兴给军营村带来的新变化。大家纷纷扫码下单,用实际行动支持高山经济。“每一份购买,都是对乡村振兴的温暖回应”,大家提着装满山货的袋子感慨道。
从“高山党校”到“战地古堡”,从“旧居煤油灯”到“柿子林硕果”,一天的高山之约,是一场跨越38年的初心对话。此次教学实践,是厦大经济学科教职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的生动实践。大家表示,将把在此次实践教学中学到的精神与经验转化为实际行动,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投入到经济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中。
(经济学院 文:林懿婧|图:赖春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