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日上午,厦门大学经济学科在经济楼N501会议室举办新时代政治经济学研究交流会2025年第一期。本次研讨会由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厦门大学邹至庄经济研究院联合主办,旨在促进厦门大学经济学科在新时代政治经济学领域的学术交流与研究进展,加深师生对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学习理解。研讨会邀请到经济学科四位老师分别就相关主题进行分享,会议由王亚南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牛霖琳教授主持。

研讨会伊始,牛霖琳教授指出本次会议响应了经济学科大力推进政治经济学发展的号召,是师生交流政治经济学最新学习成果和学习要点的一个平台,大家共同探讨新时代背景下政治经济学教学与研究的应用与发展。

周颖刚教授分享的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理论体系初探”。他从国际货币体系演变和对西方金融理论的反思切入,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理论的初步框架。周颖刚认为,要坚持系统观念,从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的协同关系中理解金融的本质,从“两个结合”理解“有爱社会人”的概念,提出“有为政府、有效市场和有爱社会”三位一体的理论框架。他强调应以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引,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从而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理论体系。

徐春华副教授分享的主题是“国际不平等交换的政治经济学:一个分析框架与研究思路”。他围绕“贸易不平等”这一问题展开,具体探讨了中美之间的贸易不平等问题。他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两大部类视角估算一般利润率,并以此为基准测算出不同国家的超额利润率,进而考察各国之间的不平等交换问题。他指出,无论是在中美两国经济总体层面还是在中美两国的两大部类层面,美国均吸收了中国的大量超额利润。

栾笑扬助理教授分享的主题是“土地分配与政治思想 —— 文本分析下的‘唐宋转型’”。他从人力资源角度深入探讨了创新阈值与社会转型,他认为除了科技创新外,思想创新和制度创新也十分重要。他详细解读了唐宋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上的重大变革,分析了宋代土地分配、税收压力以及科举制度对社会结构的影响,并围绕分配建立一个“经济-政治-思想”的统一模型,他认为分配影响达到“创新阈值”的人口数量时就会影响思想、制度创新的方向,反之,思想、制度创新也会影响分配。

贺骋远助理教授分享的主题是“Incomplete Tariff Pass - Through at the Firm - level: Evidence from U.S.-China Trade Dispute”。他从中美贸易战中美国施加的进口关税由谁承担这一问题出发,集中讨论了美国进口关税负担的分配问题。他通过更为详细的数据集和构建量化一般均衡模型分析展示了在加征关税前后不同企业层面的价格变化、市场份额变动以及新贸易关系的建立。

主题分享结束后,进入圆桌交流环节。首先由张兴祥教授围绕《习近平经济思想系列讲读》和《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进行领学。张兴祥教授介绍了大型专题节目《习近平经济思想系列讲读》的背景和内容,强调了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是当前的重要任务。他系统梳理了习近平经济思想体系的三大板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与运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开放,并详细解读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核心内容和逻辑结构。随后,与会人员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分享学习体会。
本次研讨会积极探讨了政治经济学教学与研究在新时代的应用与发展,为政治经济学的教学与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厦门大学经济学科将定期举办新时代政治经济学研究交流会,为师生提供持续开放的学术对话平台,进一步加强政经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
(经济学院 叶巧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