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是: 首页 -> 新闻资讯 -> 学院新闻 -> 正文

金融系举行海外经济学家论坛第五十四讲

作者: 发布时间:2014-07-04 点击数:

7月2日上午,海外经济学家论坛(第五十四讲)在经济楼N302举行。台湾政治大学金融学博士,现台北大学企业管理学系助理教授吴孟纹应邀为经院学生做了题为“银行业资本充足性与流动性创造之间关系探讨”的专题报告。报告会由金融系主任郭晔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吴孟纹老师给同学们讲解了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以及中介功能,并引出了银行资本充足性与流动性创造之间关系的探讨,吴老师指出,根据融资结构理论,股权融资成本较高,所以银行希望保持较低的资本水平,从而能够增加贷款创造更多流动性以获取收益,但这样会使银行的安全性降低。随后,吴孟纹老师向大家介绍了早期以及近些年学者在银行资本充足性与流动性创造方面的研究,指出相比早期的研究,近些年的研究在流动性创造的衡量上有了许多发展,如衡量指标把贷款种类、期限长短和表外项目都考虑进来了。

在对银行资本与流动性创造关系的研究方面,吴孟纹老师为同学们介绍了三种比较流行的假设:financial fragile、crowd-out effect以及risk absorption effect,其中前两个假设认为资本的高低与流动性创造是负相关的,而第三个假设则认为两者是正相关的。然后,吴老师讲述了几篇相关的论文,通过文章的实证结果给大家细致地讲述了在研究银行资本与流动性关系时应该考虑的问题,比如银行资本与流动性创造的因果关系、内生性、银行的规模,存款保险制度引入后的影响等,并鼓励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结合国内的情况进行深入地研究。报告过程中,吴老师多用表格和图形进行讲解,让同学们能够更快地把握理论和机制的内在逻辑。

在现场讨论阶段,吴孟纹老师就银行资本与流动性创造的政策意义进行了介绍。郭晔教授对该研究方向在国内的重要意义表示了赞同,并指出巴塞尔协议Ⅲ的推出,对国内银行会有很大的冲击,所以这个研究方向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