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风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多年来,经济学院一直重视、狠抓学风建设,通过严格的规章制度、贴心的志愿服务、全面的宣传教育,努力探索学风建设新思路。新学期,我院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在学风建设上又出新招,敦促、鼓励、引导同学遵守校院相关规定,激发学习热情、端正学习态度,进一步在全院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
一、易班助力新学风,规章制度记于心
为严肃学风,经济学院研究制定了《经济学院本科生(研究生)教学管理条例》和《经济学院本科生(研究生)学生手册》,颁布经济学院本科生“十二不”、研究生“十五不”的规定,对学生报到注册、请假销假、上课考勤、课堂纪律、考试测试、论文写作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规定。我院充分利用易班,开发易班题库,整理上述相关规定,要求新生入学时,主动学习并参与测试,成绩达80分,方为合格。以此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补充,使新生在入学伊始,就牢记学校以及学院的相关规章条例,做到心中有数。目前参与并通过测试的人数达1150余人次。除此,学院也会定期策划“主题答题”,包括“党史校史”、“消防知识”、“宿舍安全知识”等,并向在答题中获得满分的同学发放小奖品,予以鼓励。通过这样的方法,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培养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在全院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系统便捷约讲座,指纹考勤不客气
经济学院设有五个系、两个研究中心、一个研究所,为了共享讲座信息,鼓励、敦促研究生参与学术讲座,学院开发有讲座预约系统,讲座时间地点和内容提前在系统中发布,学生可以根据需求提前预约,每次讲座结束后,系统将记录学生听讲座的总次数。严格考勤管理,强化学生的契约意识,发生讲座违纪,学生将根据行为的严重程度受到当次听讲无效或此前所有讲座次数清零的处罚。便利的讲座预约系统、严苛的考核办法为同学们提供按需预约的平台,并督促其按时出席,为营造浓厚学术氛围做了不少贡献。
三、微信打开扫一扫,考勤签到so easy
除了上述指纹考勤,易班扫码签到也是我院学风建设的重大亮点。我院在全校率先发起并推广扫码签到。课前,二维码被投放在屏幕上,5秒钟变化一次,由同学进行扫描签到。通过扫描,学生姓名和到场时间将被准确记录。在实践中,53名同学的课堂签到,大约在1分50秒左右就可以完成,这大大提高了点名的效率,解放了教师劳动力,并在同学当中形成有力的威慑作用。辅导员也会在上课时间走访学生宿舍,对于逃课在宿舍的同学进行批评教育。线上线下双管齐下,督促学生按时到课。
四、线上“微课堂”,线下“一对一”
学风建设的根本目的是立德育人,为此,经济学院坚持育人为本,通过线上“微课堂”, 线下“一对一”的形式,加强学业辅导,营造出“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
在信息化时代,利用互联网、微信、APP等新媒体在线学习已经成为同学们学习的重要途径和方式,然而线下学习也同样重要。我院成立专门网络文化工作室,主要针对少数民族学生、海外生和需要帮助的其他学生,结合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开展了线上“微课堂学习”与线下“一帮一学习”活动。“微课堂学习”包括创建微信公众号、微信群、QQ群,开通易班“群课堂”,不定期上传专业学习课件学习资料、模拟考试卷、考试复习资料,需要时可组织线上模拟考。
为了更好帮助成绩较差的同学,我院依托志愿先锋党支部和青协文化驿站馆,组织了线下“一帮一学习”活动,把系里成绩好的同学与成绩较差的同学结成“一帮一”对子,经常性地监督、帮助学习较差的同学。线上“微课堂”+线下“一帮一”学习活动使同学们实现丰富学习资源共享,及时答疑解惑,受到了少数民族同学、海外生的欢迎。
创造优良学风是继承我校九十多年的卓越办学历史和传统,迈向“双一流”大学建设的必然要求。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位的共同努力,在学校的统一部署下,经济学院将继续着力推进学风建设,为创造优良的学习环境与学习氛围而努力。
经济学院学工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