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是厦门大学传统优势学科之一,近年来,厦大经济学科鼓励用新的科学方法研究传统学科,特别强调学科的交叉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同时,厦大经济学科分外重视学科的内外交流,鼓励科研人员走出去,也注重吸引政治经济学的专家、学者到校开讲,逐渐形成厦门大学政治经济学新的发展格局。
经济学院、王亚南经济研究院于今年夏季学期首次开设“政治经济学前沿高级专题讲座”,邀请6位校内外政治经济学研究领域建树精深的教授们为同学们进行授课。
6月21日,首场专题讲座由康奈尔大学洪永淼教授精彩开讲。洪教授以“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学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为题,从经济学说史角度出发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建国前后中国政治经济学教育与研究简史,同时从实际角度,回顾了厦大经济学院的发展与变革。随后,洪教授对中国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构建中国经济学提出了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应该多使用“中国语言”或是“西方语言”来讲述“中国故事”,二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是否可以借鉴。
6月27日,原厦大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洪成得教授为同学们带来的政治经济学前沿高级专题讲座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洪成得教授从道路、理论和制度三个方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解释。他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与发展分成三个部分:一是自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的准备时期,该时期为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做好了政治准备;二是从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至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开启时期,在此期间的经济发展与理论研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理论和物质基础;三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的开创与发展时期,期间中国共产党修正路线,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厦大经济学科吴宣恭教授7月5日带来第三讲:《生产资料所有制及其地位和作用》。吴教授从所有制及其内部结构入题,强调所有制在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详细介绍了所有制主体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四个基本功能。通过讲述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吴教授深入浅出地向同学们解释了所有制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讲授完理论知识之后,吴教授联系历史与现状,介绍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他强调,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色所在。最后,吴教授运用近几年的数据解释了我国所有制、经济规律与社会矛盾变化的关系。
7月11日,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副院长周文教授开启了第四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政治经济学新发展》。周教授从当前热点问题的讨论,对中国经济学如何走向世界的研究背景出发,引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题。周教授从以下四个方面为同学们分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政治经济学新发展:第一,通过对西方经济学理论的研究,提出西方供给学派不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基础;第二,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对西方经济学的超越;第三,强调我们要辩证地看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第四,我们应对中国经济学现状进行理论反思,我们要关注发展理念超越、贫富差距与两极分化、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7月19日,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副院长赖小琼教授带来的讲座是《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及其当代价值》。赖小琼教授向我们阐述了虚拟资本的概念,讲述虚拟资本的产生与形成,谈到了从马克思的虚拟资本到虚拟经济,当前全球虚拟资本的发展。她表示,相比马克思所处的历史时期,虚拟资本的形式和本质有了全新的发展。随后,赖小琼教授对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进行深入对比,让同学们深刻理解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赖小琼教授解读了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的当代价值,她指出,其提供了认识虚拟资本理论的基础,提供了正确的界定虚拟经济的方法论,对现代经济的发展有相当大的启示。
7月22日,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白锡能教授讲授“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为今夏的政治经济学前沿高级专题讲座画上了圆满的句号。白教授指出,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由习近平同志提出,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来发展,是实现中国由大国向强国发展的科学理论。白教授还从历史和哲学的角度阐述了当代社会主义的可能性问题。他表示对我国当代社会主义的发展充满信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推进能够让我国逐步迈入大国行列。
本次系列讲座吸引了经济学科及其他学科的师生参加,其中不乏学生党员和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修班的同学。政治经济学前沿高级专题讲座为正在学习和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同学们带来了极大的启迪,为同学们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学习和科学研究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