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至17日,作为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WISE)十周年院庆系列学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由WISE、经济学院经济学系和经济研究所、《中国经济问题》期刊社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制度的经济分析’——厦门国际研讨会(EAI)”在我校召开。作为“制度的经济分析”年度国际研讨会,本次会议吸引了来自美国、英国、西班牙、日本、新加坡、中国大陆、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50余位学者齐聚厦门大学,分享与讨论了将经济分析方法应用于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及社会制度发展的研究心得与成果。

WISE“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经济学院经济学系主任、《中国经济问题》联合主编、本届EAI组委会主席龙小宁主持开幕式。她向海内外与会学者简要介绍了厦门大学经济学科,并期待与会学者在会议期间有所收获,且将来能有更多的交流与合作。





除世界著名经济学家、新制度经济学创始人之一张五常教授外,本次研讨会还邀请了五位国际知名的专家作为特邀嘉宾带来精彩的主旨演讲,并参加分会场讨论,点评论文,指导后学。在题为“Coase and Property: The Omitted Externality of Private Contracting”的演讲中,来自西班牙庞培法布拉大学的Benito Arruñada教授以科斯产权理论为切入点,阐述产权法与合同法之间的互补关系以及政府在其中可以起到的重要作用。来自美国莱斯大学的Richard Boylan教授在题为“Is There a Deadweight Loss of Politics in Public Service Provision?”的报告中,深刻探讨选举政治中的激励机制如何影响公共电力企业的定价决策。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Debin Ma在题为“Political Institution and Long-Run Economic Growth: the Case of China”的主旨演讲中,以中国为例,从理论和实证方面详细论述了政治制度的形成以及对长期经济增长的影响。新加坡国立大学David Mitchell Reeb教授则以“(Mis)measuring Innovation”为主题,详细讲述企业创新能力衡量指标的测度误差及其对相关研究结果的影响。受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Gary Libecap教授之托,罗纳德·科斯研究院的Lee Benham 教授代为宣读了题为“Coasean Bargaining to Address Environmental Externalities”的论文。
除主旨演讲外,本次研讨会还设有英文(7个)和中文(3个)的10个专题的平行(分)会场,覆盖了经济学、历史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等相关学科。在分会场中,来自世界银行、罗纳德·科斯研究院、麻省理工学院、亚利桑那大学、(美国)明德学院、(日本)庆应义塾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以及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山东大学、兰州大学、厦门大学、暨南大学、对外经贸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广东财经大学、南京林业大学、长江商学院、广东社会科学院等数十所海内外高校和研究机构的50多名专家学者代表,围绕“法律的经济分析”、“政策的经济分析”、“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转型经济问题分析”、“经济史”等会议主要议题,报告了他们在相关领域的最新成果,进行学术交流与思想分享。

会议于17日下午闭幕。在闭幕式上,张五常教授发表了题为“新制度经济学的来龙去脉”的专题演讲。他介绍说,新制度经济学由旧制度经济学发展而来,早期制度经济学实际就是经济历史和经济制度比较,忽视了产权和交易费用。他表示,新制度经济学主要“新”在产权和交易费用上,今后应该朝着合约的方向发展,并详细介绍了20世纪数位经济学大师对新制度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EAI作为WISE和经济学院每年定期召开的“制度的经济分析”学术会议,致力于在厦门大学建立该领域亚太地区领先的学术研究重镇,也是经济学院、WISE在继承原有优势学科的基础上,突出实证经济分析方法的应用,提高厦大经济学科研究实力的重要举措。自首届EAI于2013年5月在我校召开以来,制度的经济分析在我校发展迅速,不少相关研究成果已在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World Development, China Economic Review等国际权威刊物上发表,影响日益增加。
(经济学院 崔庆炜 何永芳 张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