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经济问题》期刊(双月刊)进行了一系列改版,在学术标准和稿件质量控制、审稿流程规范化、编辑工作精细化方面做了大量的改进,目前,期刊论文质量稳步提升,改版成效显著。
自2014年3月第二阶段改版以来,《中国经济问题》已经出版三期。首先,编辑部将期刊英文名字从原来的Economic Issues in China改为China Economic Studies,更加专业化、清晰化;其次,编辑部根据国际期刊通用条例办法,严格规范期刊投稿、审稿、录用及编辑流程,通过完善期刊网站,启用网上投稿系统、采取多级审查制度等一系列规范化流程,保障了期刊全流程规范化、精细化操作。改版后的《中国经济问题》,投稿量稳步增加,来稿质量不断提高。
《中国经济问题》是1958 年由王亚南校长提议,经试刊一年后由中宣部批准在 1959 年正式创刊成立,是我国解放后高校中新创的第一家经济学专业期刊。在创建后很长一段时间中,《中国经济问题》与《经济研究》一南一北,成为中国经济研究中厦大学派的重要论坛,也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我国经济问题研究的最高水平。著名学者于光远、陶大镛、蒋学模、杨坚白、卫兴华、吴敬链等都曾是本刊的热情作者。 50 多年来发表不少有份量的论文。在改革开放之后,杂志也曾发表过被《红旗》、《新华文摘》等转载的文章,其中如生产劳动问题、剥削问题等的论文还引起全国讨论;更曾被香港明报列为改革开放后的经济理论方面最有影响的 20 家杂志之一。
新世纪以来,期刊收录的论文在论文选题、研究方法等方面与国内经济学一流期刊仍存在一定差距。自2012年以来,《中国经济问题》开始进行了一系列第一阶段的改版,采取包括设立学术顾问委员会、向知名学者和研究人员约稿加审稿、全面改版为综合性经济科学类的学术期刊、采用国际通行的匿名审稿制度等具体措施。截至2014年,改版已初具成效,进入第二阶段的改版。
未来,《中国经济问题》期刊将在进行规范化建设的同时,继续完善网上投稿与审稿系统、扩建校外评审专家库、筹建学术委员会等方面工作,并通过向国内外知名学者约稿、继续加强在国内学术会议上进行期刊宣传等方式,争取不断提高期刊影响力,促进论文质量和学术水平的提升、将期刊推广到更加广阔的学术舞台。
(WISE 龙小宁 黄诗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