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上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双周Seminar2013-2014学年春季学期第6讲在经济楼N303会议室顺利进行,中心熊英、李昊、张照侠等三位博士生分别基于自己的博士学位论文选题汇报了自己最新的研究和思考。中心主任李文溥教授主持了报告会。
熊英首先登台作了报告,题目为“论‘刘易斯拐点’——基于中国的研究”。自2003年以来,国内的沿海地区甚至包括内陆的一些地方出现了“民工荒”的现象,“农民工”工资出现较为明显的持续上涨现象。这是否意味着中国进入了“刘易斯拐点”呢?熊英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中国劳动力资源的供给和需求进行了理论与经验两方面的分析,初步提出自己的论断——“刘易斯拐点”在中国不适用,进而总结了自己的研究思路和论文结构。
李昊随后汇报了自己的研究“利率管制对国民收入分配的影响”。针对当前利率受到管制的现状,李昊提出了几个问题:以利率管制和金融垄断为特征的资本市场扭曲为何能与长期经济高速增长并存,其间的逻辑关系和影响机制是怎样的?除了对生产部门的负面影响,资本市场扭曲是否对国民收入分配产生了不利影响,从而影响了总需求结构?如何衡量利率管制的价值,进而制定针对性的改革方案?李昊在整理前人思路并分析相关研究得失之后,提出了自己的研究方案和论文架构。
张照侠的研究题目为“房价上涨对工业企业资本积累的抑制影响研究”,结合中国当前“两高一低”的失衡结构背后隐藏的资本过度积累问题与房价高企的状况进行了探讨。针对既往研究中存在的空白,张照侠拟对中国经济的动态效率进行实证考察,进而研究房价上涨对工业企业资本积累的抑制影响。他报告了自己目前所做的初步研究:中国自1998年起就出现了资本过度积累,房产价格快速上涨则抑制了工业企业的资本积累,改善了中国宏观经济的动态效率,两者某种程度上是互为因果的。
报告结束后,在座师生与三位博士生就开题报告中令人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从思想上、逻辑上、方法上、以及技术上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