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对大学而言,教学和科研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虽有一定程度的“对立”,但终究还是统一的。1月11日下午召开的院长恳谈会,便围绕“教学与科研如何更好地统一”这一大学永恒话题展开探讨和交流。
校长朱崇实、副校长邬大光、各学院院长、学部主任及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参加了恳谈会。
从当天会议来看,院长们对“教学与科研关系”的认识是一致的,他们都认为,教学与科研应该统一,而且是能够统一的。中科院院士、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部主任韩家淮,经济学院/王亚南经济研究院教授洪永淼,化学化工学院院长江云宝分别做主题发言,畅谈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体会,并介绍了自己或所在学院在此方面进行的探索和成效。
在“关于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一些感想”的主题发言中,韩家淮认为,科研应反哺教学,但仅此还不够,还要多措并举、多方努力,有效提升课堂吸引力,将学生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他建议,提高考试考核标准,实行“严进严出”,开设深层次的专业课程,实行限入的小班制,最大程度上满足“吃不饱”的上进生。从大一开始,鼓励学生多到实验室感受、体验和学习等。
洪永淼说,教学与科研的直接目的虽存在差异(前者是传输知识,后者则是创造知识),但从长远和整体影响看,二者却是内在统一的,并且可以互相帮助、互相提高。科研可以创新教学内容,而在教学中,科研也会得到进一步深化和启发。此外,教学水平的提高也可以为未来的科研提供好的人才队伍基础。
江云宝说,教学与科研相得益彰。做科研的老师和不做科研的老师一个典型的区别在于,前者不但知道这个知识,还知道知识之间的关联以及知识的更新、运用。同时,教学对科研也有更新、促进甚至从中迸发新灵感的作用。
其他院长也围绕主题展开深入交流,或畅谈感受,或交流看法,或建言献策,三个多小时的恳谈会轻松、诚恳、热烈。
听完大家的发言后,朱崇实说,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是大学的四个使命。但是,其中,人才培养最为根本和重要。93年来,厦门大学始终高度重视人才培养,高度重视教学质量及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是对学生最关怀、最投入的高校之一。
他语重心长地说,要解决教学与科研之间的矛盾,首先是要解决观念问题,每个教师都要牢固树立教学为先、育人为先的理念观念;其次,要建立科学的体制机制和评价标准,加强对教师的引导,形成良好的制度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将教学和科研有机统一起来。
院长恳谈会始于去年7月,首期话题是“学科交叉”。此次是第二次。据悉,院长恳谈会将固定为一年两次,一次在年初的1月,一次在年中的7月。
谈起院长恳谈会的初衷,朱崇实说,院长是学校管理层中最重要的群体之一,学校必须要常听他们的意见,了解他们在想什么,在做什么和打算做什么。同时,也希望以这种形式为各院院长搭建一个交流、学习和互相启发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