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是: 首页 -> 新闻资讯 -> 学院新闻 -> 正文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助理教授张吉鹏做客财税青年学者论坛

作者: 发布时间:2013-12-17 点击数:

12月16日下午,厦门大学“WISE-SOE2013秋季学期高级经济学系列讲座”暨“财税青年学者论坛第30期”在经济楼N303举行。美国匹兹堡大学经济学博士、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助理教授张吉鹏应邀进行了题为“Status Incentives and Corporate Giving: Evidence from China's Private Enterprises”的讲座。讲座由财政系副主任王艺明教授主持。

张吉鹏博士首先强调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可以有效缓解我国面临的某些挑战,如环境保护,食品质量以及工人安全等问题。而企业捐赠则是企业实现其社会责任的主要途径。这一行为会带来巨大利益,不但可以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而且有利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但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的慈善事业和非营利性部门的设置较少。那么,如何鼓励企业的捐赠行为呢?张博士提出了可以利用社会地位的激励来引导企业进行慈善捐赠的方法。因为更好的社会地位可以使企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这一内在性动机及其产生的外部社会压力,会促使企业进行更多的慈善捐赠活动。

接着,张吉鹏博士对社会地位激励和慈善捐赠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在90年代,私营部门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对私营企业主的社会地位进行政治变革势在必行。2002年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允许资本家和私人企业家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标志着私人企业拥有了一定的社会政治地位。经过实证研究发现,社会地位的提高能够增加企业进行慈善捐赠的可能性,这一结果在给定样本数据的条件下显著成立,但这一做法会产生某些负外部性,如无谓损失、夸大捐款数额、隐瞒财务等。

最后张吉鹏博士简要概述了这一研究的政治意义。更高的社会地位不仅能够带来更多的企业捐赠,而且能够使企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企业家不仅能够在经济地位上得到尊重和回报,而且在政治方面也能够拥有更重要的社会地位。不利的方面在于,公众可能对私营企业家产生一定的负面情绪,不平等、腐败、更多的政府干预、更低的透明度以及社会信任等这些问题也会越来越复杂。

张吉鹏博士的报告严谨细致,对社会地位与企业捐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实证分析,深入剖析了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报告结束后,现场师生进行了踊跃提问和热烈讨论,与会者表示从本次讲座中获益匪浅。

(财政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