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10月1日人民币正式加入SDR,在英国可能采取硬脱欧方式、美元加息预期升温、美国总统大选变数增加等多重压力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10日跌破6.7,11日中间价报6.7098贬90点,连续两日刷新6年新低,如图1示。新一轮人民币贬值潮产生的国际影响如何呢?
近日,厦门大学更新了人民币汇率国际影响力指数,发现在岸人民币汇率(CNY)在10月10-11日的变化对世界主要货币和亚洲主要货币的平均影响力均有明显上升,如图2示。这可能因为新一轮人民币贬值潮在某种程度上是顺势而为,即不死守人民币汇率6.7底线,通过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定价,提前释放贬值压力,为将来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创造条件。

图2
厦门大学的人民币汇率国际影响力指数定义为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对其他货币的净影响程度(即人民币对其它货币的影响减去其它货币对人民币的影响)除以人民币汇率变动的标准差和受影响样本货币的个数,其经济含义是人民币汇率每变化一个百分点,其他货币平均净变化多少个百分点。图3是从2005年1月初到2016年10月末在岸人民币汇率(CNY)国际影响力的走势。图中有三条指数,分别是:人民币汇率对世界主要货币影响力指数(绿色),定义为人民币汇率对美元、欧元、日元等7种世界主要货币的平均净影响力;人民币汇率对亚洲主要货币影响力指数(蓝色),衡量人民币汇率对港币、新加坡元、韩元等8种亚洲主要货币的平均净影响力;人民币汇率国际影响力指数(红色),衡量了人民币汇率对上述15种世界主要货币和亚洲主要货币的平均净影响力。

图3
如图3示,2005年7月21日的汇改是个标志性事件,指数值向上跳跃,由负变为正,说明人民币对其它货币的影响开始大于其它货币对人民币的影响,显示人民币开始真正对其他国家货币产生正的净影响,人民币汇率每变化一个百分点,其他货币平均净变约化0.4个百分点,其后,人民币国际影响力整体呈上升趋势,2015年8.11汇改使人民币汇率的国际影响力有所下降。最近一段时间以来,随着英国脱欧公投、G20年杭州峰会、美国人民币业务清算行的设立,特别是人民币正式加入SDR等一系列重要事件的发生,人民币汇率的国际影响力逐渐回升。
应该指出的是,现有的人民币国际化指数通常以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投资、储备的数额及在国际货币中排名作为标准来衡量其重要性,却忽略人民币汇率对其他货币的影响程度及其走势。而厦门大学人民币汇率国际影响力指数让汇率市场数据说话,能够及时地跟踪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对世界和亚洲主要货币汇率的影响,不仅很好地展示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历次汇制改革实施后人民币国际影响力的变动,还可以用来分析重大国际国内经济事件发生后人民币国际影响力的变动。
2016年6月6日厦大经济学科首次发布人民币汇率国际影响力指数,就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7月21日和8月11日又分别新增发布离岸人民币汇率(CNH)国际影响力指数和人民币中间价(CNYMUSD)国际影响力指数,回顾两次重要人民币汇改以来的市场化和国际化历程。该指数是厦大研究团队运用定量分析进行经济系统数据分析的典范,运用现代计量经济学方法与工具,以数据分析为基础实证研究人民币汇率在国际上和亚洲地区的影响力,也可对人民币汇改等政策实施以及英国脱欧等重大国际事件的影响进行了定量评估,增强了经济政策建议的科学性,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高水平的新型经济学智库的有益尝试。
(厦门大学人民币汇率国际影响力指数课题组 周颖刚 王艺明 程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