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是: 首页 -> 新闻资讯 -> 学院新闻 -> 正文

国际经贸名人论坛举行第161、162讲

作者: 发布时间:2014-12-02 点击数:

11月28日,南京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系副主任谢建国教授、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沈国兵教授应邀先后作客国际经贸名人论坛第161、162讲,在经济楼D235室分别为经济学院师生做了一场题为“人口结构,收入分配与全球贸易失衡:一个基于进口需求视角的分析”、“美元弱势调整对中国与东盟国家贸易发展的影响”的专题讲座。讲座由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主任彭水军教授主持。

讲座中,谢建国教授首先回顾了以往学者关于全球贸易持续失衡的解释,如贸易失衡可能是由于汇率等宏观政策引起的,或者说贸易失衡是国家的制度安排。基于上述两种假定,谢建国教授认为可以通过相应的宏观政策或者制度调整来控制贸易失衡,而现实中贸易失衡持续扩张的现实并不支持上述假定。接着,谢建国教授另辟蹊径,提出世界人口结构的巨大变化,即主要发达国家的老龄化与发展中国家人口总量的增加,以及各国国内收入的不平等可能是导致全球贸易持续失衡的关键因素。为了更加直观而清晰地刻画人口结构、收入分配对贸易失衡的影响,谢建国教授从各个国家的进口需求角度出发,在同时考虑一国人口结构和收入分配的基础上构建基础模型。此外,在Adam等(2011)的研究上,提出假说1:收入分配不平等加剧对不同发展程度国家的影响存在差异,并利用基础模型扩展分析收入分配对进口需求的影响;同时,在Kelley and Schmidt(1995)的研究之上,提出假说2和假说3,并利用基础模型扩展分析人口结构对进口需求的影响。最后,谢建国教授认为:收入不平等对高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劳动参与率的提高整体上会降低一个国家的进口需求,而劳动人口绝对数量的上升将导致一国进口需求的上升。

沈国兵教授首先详细的分析了2002年美国强势美元政策发生逆转,开始实施弱势美元战略的背景,介绍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情况,并根据美元弱势调整、外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部贸易吸引力提出三个问题:会不会引致中国与东盟国家贸易流向逆转的问题;中国与东盟国家呈现怎样的贸易关系;是否会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行业贸易发展。针对提出的问题沈国兵教授从统计考量和经验分析的视角,详细的分析了美元弱势调整下中国与东盟国家贸易偏转以及中国与东盟国家行业产品产业内贸易的互补性和竞争性。从统计考量和经验分析中沈国兵教授指出弱势美元背景下,中国对美国出口占比减少的份额并没有被东盟国家所获取,相反,东盟国家都明显的增加了向中国的出口份额,并且中国对东盟五国呈现出很高的行业产品贸易互补性和较低的竞争性;中国经济增长并不一定会推动中国对东盟国家出口,而东盟国家经济增长会显著带动中国向东盟国家出口,同期中国经济增长会带动中国从东盟国家进口;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的地理距离对中国向东盟国家出口、从东盟国家进口都产生不利的影响。

谢建国教授的讲解逻辑清晰、沉稳大气,而沈国兵教授幽默、风趣。针对在研究的过程中出现统计考量和经验分析不一致的问题,沈国兵教授指出一定的偏差更具有真实性和说服力。此外,沈国兵教授提倡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把参考文献、模型的变量和理论预期列成表,这有助于获得审稿人的青睐,提高投稿的成功率。在问答环节,两位演讲嘉宾与现场师生进行了热烈互动,气氛十分融洽。

(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余丽丽 郑燕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