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中国人均GDP3000美元,正处于世界中等收入国家的下沿阶段,再加上有强大的城市化推动,目前整个经济增长很强势。但是到2017年前后,人均GDP 向5000美元靠拢,整个经济运行态势能否成功地从结构主义转向均衡发展,就成为中国经济能否持续发展和持续跨越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10月10日上午,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平带来的题为“均衡增长与结构变革——证据、理论和中国实效”的主题报告拉开了“2009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的帷幕。
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是教育部自2003年开始实施的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重要项目,旨在为博士生提供一个学术交流平台,从而加强各高校博士生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加强学科建设,探索博士生培养新途径。
本届会议主题是“全球金融危机、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会议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办,我校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和经济学院承办。
开幕式上,副校长吴世农表示,博士生是引领中国经济学研究走向国际化、现代化、规范化、本土化的一支重要力量。他深信,此次会议将为博士生们提供一个高起点、大范围、多领域的学术交流平台,从而丰富博士生的知识储备,拓宽博士生的学术视野。
据经济学院副院长、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文溥介绍,我校对此次会议高度重视,认真筹备,精心组织。此次学术会议特地邀请了包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善同、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副所长张平、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杨瑞龙,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曾金利,中国社科院经济所研究员、《经济研究》副主编王诚,南京大学学科处长范从来,复旦大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殷醒民等8名国内外宏观经济领域的知名学者为与会博士生们做主题报告。
在三天的会议期间,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及香港科技大学等24所高校的50余名博士生将围绕会议主题,从“全球金融危机的起源与影响”、“全球经济危机与中国经济稳定增长”、“宏观调控与宏观稳定增长”以及“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宏观稳定增长”等四个方面深入探讨中国经济面对金融危机如何保持长期稳定持续增长的问题。
据悉,本次会议面向全球征稿,共收到论文124篇,经有关专家初步评审决定录用51篇,其中45篇将在今后两天分会场讨论、交流。最终,会议承办方将根据论文质量和博士生们的现场表现颁发“最佳论文”、“最佳表述”等奖项。
(校宣传部 李静 宏观中心 崔庆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