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是: 首页 -> 新闻资讯 -> 学院新闻 -> 正文

王洛林教授作客宏观讲坛分析乌克兰危机

作者: 发布时间:2014-05-23 点击数:

5月23日上午,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特聘顾问、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王洛林教授造访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并应邀作客中心双周Seminar本学期第8讲,在经济楼A501室为经院师生带来题为“乌克兰危机的前因后果”的精彩讲座。本次Seminar由中心主任李文溥教授主持。

王洛林教授围绕乌克兰危机,从俄罗斯的国土和资源、苏联的历史沿袭、乌克兰政治困局、今后事态发展趋势等几方面,抽丝剥茧、层层深入,详细介绍了乌克兰危机发生的背景、动因、发展及趋势。

王洛林教授指出俄罗斯领土广袤、资源丰富,同时地处偏僻、气候严寒,可谓易守难攻。然而,这样一个大国的海岸线资源却不尽如人意:其北方漫长的海岸线濒北冰洋,出海口都属“冻港”,缺乏实用价值。这一缺陷制约着俄罗斯海洋强国的战略,因此,在历史上,俄罗斯始终对此孜孜以求,通过数百年的战争夺取了波罗的海、黑海和符拉迪沃斯托克三个出海口。然而自苏联解体后,黑海出海口所在地克里米亚成为乌克兰的一部分。这构成了俄罗斯招揽克里米亚的真实动机。反观乌克兰,其“边缘之地”的地理位置,以及东西部民族、宗教、文化上的差异,使这个国家一直始终在欧洲和俄罗斯之间摇摆不定。通过“橙色革命”上台的总统尤先科明确表示他的外交优先是把乌克兰带向西方,但是受限于政治内斗和经济滑坡未能取得成效。继任的亚努科维奇则缺乏主见、朝秦暮楚,最终无力阻止国内陷入乱局,终致克里米亚分裂。整合这一过程中的向心力量和离心力量,王洛林教授对危机可能的发展趋向作出了判断。“地理环境是外交政策中的最重要因素,因为它是最经久不衰的。”这一出自尼古拉斯·斯皮克曼的名言在乌克兰危机中得到了印证。演说的最后,王洛林教授强调了在宏观局势的把握中对地缘政治因素加强重视的必要性。

演讲结束后,王洛林教授与在座师生就美国对外策略、中国外交选择和越南反华等热点时政话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在座师生表示,举办这样的讲座有助于拓宽自身眼界,加深对时局的认识,让自己从自身研究之外的角度观察宏观局势,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启迪。

(吴华坤 石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