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晚,“经济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全体成员在经济楼A501举行了本学期第一次活动。张子睿同学分享了他在日本学习期间的体会与感悟。刚过去的暑期,他和另一位同学受日本庆应义塾大学邀请,参加了由该校主办、为期两周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暑期学校交流活动。
张子睿首先概述了中日两国在城市建设方面的差异,并且将这一差异主要归因于两国资源利用方式的不同。他认为,日本城市的整洁与完善主要是其已处于高速扩张后的稳定发展阶段的表现。相比之下,中国城市在发展中正将资源更多地投入到规模扩张与基础设施建设中。这一差异可能是导致中日两国城市面貌不同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后,张子睿介绍了他对日本百姓特点的观察。从当地年轻人对年长者异常尊重、女性对自身妆容要求严苛的现象,他推断日本国民拥有较为严格的等级意识与群体意识,而这些可能是维持日本良好社会秩序的重要原因,同时也可能是导致日本在近年来缺乏创新动力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通过对日本国产与进口商品物价的对比,以及对日本自产汽车占据本地市场主导地位的观察,他觉得日本民族似乎比较内向,表现之一是日本人的英语水平普遍不高。
张子睿还就对中日两国青年,尤其是学生的印象作了对比。他觉得中国的青年人视野更加开阔,学习更加勤奋刻苦,对于未来有更充足的信心;相比而言,所接触到的其他国家的青年学生则不同程度地透露出一些迷茫乃至悲观的情绪。或许,这跟各自所处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状态有关。同时,他指出中国青年人似乎不擅于表达和跨文化交际,对严谨的学术研究的热情也不及一些发达国家的年轻人。
在分享结束后,“拔尖计划”的同学分别从日本国民的政治参与度、文化产业发展以及财阀与垄断等几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张子睿一一解释了自己的观察和观点。“拔尖计划”项目组赵建老师对本次分享作了总结,他表示,今后“拔尖计划”项目将尽可能多地为同学们争取“走出去”的机会,培养具有开阔胸怀和国际视野的经济学科拔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