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29日下午,福建省宁国市国家税务局局长林国镜先生应厦门大学经济学院邀请,作客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论坛,表了题为“税收制度执行中的理论与现实问题”的主题报告。本次学术讲座于经济学院D309室举行,以下是报告的主要内容。
对于税收问题的分析,是传统经济学理论和财政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运用简单的剩余概念,传统微观经济学考察了税收对价格机制的扭曲作用和对交易效率的影响。但是,曾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财政事务主任的维托·坦兹指出,对于税制优劣的研究虽然很多,但是很少有研究关注税收管理的方式。从世界范围来看,各国的税制发展史充分说明,对于税收来说,税制的管理不应该仅仅是税制优劣与否的一个辅助评价标准,而更是一个核心的问题。一个在理论上完美的税制,如果在操作上不具有良好的可行性,那么在这个税制的管理实践中就会产生很多漏洞,从而可能直接影响到税制的效果甚至导致税制的失败。林国镜先生以英国的窗户税、我国的筵席税和福建省曾经征收的“以工建农”资金为例说明了这个观点。
增值税制度作为一种理论被提出,其源头主要是1918年德国的隆西蒙斯和美国的亚当斯的学说,而其被付诸于实际应用则始于1954年的法国。由于增值税税基广、无重复征税等中性税收特点,因此很快流行于世界各地并被称为“优良税种”。在我国,从1980年开始,增值税开始在一些区域试行,至1984年国务院颁布《增值税条例(草案)》,增值税正式成为我国一个独立税种。
我国选择增值税作为工商业主要税种的原因有二。其一是,由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初步发展的市场经济中,纳税主体税收意识较低,因此以申报为主的所得税制度在实际操作上存在很大的难度,因而1994年我国的税改仍然保持以流转税为主体。引入增值税与当时的税收监管能力局限性有关。其二是,我国以往在工商业中主要采用产品税,而该税种存在较大的税收不公和重复征税问题,而增值税则能有效的改变这种情况。
增值税制度在理论上的优越性体现为“全链条、全覆盖、全抵扣”,它具有道道征税、税不重征、环环紧扣、税负公平的特征,这也是增值税被作为税制改革重点的最重要原因。同时,增值税具有良好的中性税收特征,也就是说,对同一种产品而言,只要这个产品最后的价格是相同的,不管这个产品是谁生产的,也不管经过了多少次交易,最终的税负都是相同的。
在增值税的实际计算中,曾出现过两种具体方法的争论:购进扣进法和实耗扣进法。在理论上,后者比前者更符合增值税制度的原理。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实耗扣进法被证明计算极其复杂,及时进行了改进依然操作性不强,一度导致我国增值税被戏称为“争执税”。
但是,即使是购进扣进法,仍然无法避免我国频发的增值税案件。围绕着增值税专用发票和所谓的“四小票”,大量的案例不断的拷问着我国增值税制度的操作性问题。可以认为,导致有关增值税大案频发的原因有以下几个。
首先,我国增值税制在制度上存在一些先天不足:全覆盖“露点”,全链条“断链”,全抵扣“不全”。这些问题导致增值税制度的可行性、可操作性比较差,使得增值税征管存在重大隐患,严重削弱增值税制度的优越性。现行增值税的征收范围主要在商品领域,劳务上仅包括加工、修理修配业务,尚未覆盖服务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不动产等领域,这些领域还适用营业税。纵向比较,欧盟等经济发达国家实行的基本都是全覆盖式设计。进而,由于全覆盖“露点”使增值税的抵扣链条不完整,导致全链条“断链”,制度内在制约机制的作用明显削弱,中断处控管难。同时各种优惠政策也加剧了链条的断裂。而小规模纳税无人抵扣、扣税凭证不规范以及农产品自抵政策的缺陷,则导致了全抵扣的失效。
同时,我国增值税制度还存在一些后天不足,相关管理措施缺失和管理手段落后也导致了增值税制度的问题。这些不足包括:信息化水平低,信息化管理机制缺失;资金流、货流、票流有效控管机制缺失;海关完税凭证信息不对称以及运输发票国、地税的信息不对称。
最后,一些政府部门和税务部门自身监管的漏洞甚至直接参与增值税违法行为也导致了增值税案件的发生。
为此,如何加强增值税管理就成为了一个重要且急迫的问题。从94年开始,国家就在不断完善税制、健全管理措施,提高增值税制的可行性,努力让增值税成为一个“可以管理”或“容易管理”的税种。
在税法执行上,国家采取过严打战略。这种监管上的加强虽然一度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然无法改变增值税监管难的状况。而被称为全国增值税专用发票计算机稽核网络系统的“金税工程”,一方面运用技术手段促进了增值税管理,但小规模纳税人仍然能够通过手工发票逃避监管,同时也促使新的增值税案件趋向于围绕“四小票”展开。以票管税的手段,对于假增值税发票有很好的监管作用,但对于真票虚开、代开则无能为力。同时,四小票制度也有待进一步完善。
虽然存在众多问题,但通过不断的完善,增值税已经成为我国第一税种。而对于如何晚上增值税,则应从扩围、建设金税工程三期、加强管理配套措施和完善税法和监管四个方面入手。
从总体上说,提高税收制度的可行性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税制要和科学技术水平相适应、要和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要和监管能力相适应、要和我国税收环境相适应。
(经济学院研究生会学术部孙殷祺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