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2014年秋季学期前两期研讨会顺利举行之后,由王亚南经济研究院(WISE)与经济学院经济学系联合举办的“实验经济学午餐研讨会”分别在10月22及29日中午12时在经济楼D135(实验经济金融实验室)如期举行了第三期和第四期,并一如既往吸引了一批经济学院与王亚南经济研究院的师生参与。10月22日,WISE的硕士研究生钟慧珍作了题为“关于带有随机禀赋的无限重复公共品博弈的效率与策略研究”的专题报告。10月29日, WISE的耿森助理教授作了题为“从信号中学习和从其他人决策中学习的信息价值比较”的专题报告。
【第三期】硕士生钟慧珍“关于带有随机禀赋的无限重复公共品博弈的效率与策略研究”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意图与实际行动往往不一致的。比如,假设多人同意对一个项目进行长期投资,人们并不一定在每一期都有足够的钱来进行投资。因此假如有人没有对公共品进行投资,我们并不能通过他们的行为来判断他们到底是故意不履行还是因为不够钱来进行投资。那么分别在理论支持或者不支持合作均衡的情况下,人们的意图和实际选择会是如何呢?目前,现有的关于无限重复博弈的理论只是预测了在某些参数设定的情况下是否存在合作均衡,而现有的实验证据对于理论的预测也并没有一致的说法。为此,钟慧珍同学提出了她的实验构思及模型预测。她构造了一个带有随机禀赋的无限重复公共品博弈的模型,希望能够了解人们在这种环境下的行为是否与理论一致。另外,她还希望通过运用计量方法来估计人们可能的策略选择,并衡量这些策略在估计的策略分布下是否是占优的。
【第四期】耿森助理教授“从信号中学习和从其他人决策中学习的信息价值比较”
世界的真实状态往往对于我们来说是未知的。但通过观测与真实状态相关的信号(私人学习)或者通过观测别人在观测到与真实状态相关的信号之后的决定(社交学习)这两种学习的途径,我们可以获得到关于真实状态的知识。针对这两种学习方法,耿森助理教授主要提出了两个问题:1)当它们都有相同的理论价值的情况下,人们对于这两种学习方法的评价是否会有所不同?2)信息的质量会如何影响人们对学习方法的评价?为此,他构造了以下模型:假设在一个只有“好”、“坏”两种状态的世界下,人们有两种选择。只在选择与世界真实状态的情况下,人们才可以获取报酬。在真实状态未知的情况下,人们可以观察到与真实状态相关的信号或者他人的选择,并根据这两种信息来进行选择。在这种模型设定下,他证明了:在风险中性以及贝叶斯概率更新的假设条件下,在观察到第一次免费信号之后,理性决策的人是不会愿意再购买额外的一个相关信息来帮助他们进行决定,无论这个额外的信息是信号还是他人的决策;并且人们的支付意愿随着信号数量的增加会呈现一个先增后减的倒“U”型的变化。然而,他的初步实验结果却发现,人们的实际行为与理论并不一致:他们依然愿意购买额外的信息来用于决策;而且相对于他人的选择,他们认为信号对于他们的决策更加有用。
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在场师生对报告内容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演讲人从中收获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而大家对实验经济学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实验经济学午餐研讨会未来还将继续在每个周三中午12点如期举行,我们诚挚邀请校内外教师以及同学加入研讨会。更多有关研讨会的信息可以从实验经济学实验室的网站(http://feel.xmu.edu.cn)中获取。
(经济学系 钟慧珍 林文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