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下午,经济学院和王亚南经济研究院“制度的经济学分析”系列讲座2014秋第1讲在经济楼N303举行。来自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和英国伦敦经济学院的陈晓光博士以“财政挤压对税收征管的影响”(Effect of Fiscal Squeeze on Tax Enforcement: Evidence from a Natural Experiment in China)为题,与两院的师生分享了他对于财政挤压如何影响地方税收和税收总量的研究成果,讲座由赵西亮副教授主持。
陈晓光博士以2005年全国农业税的取消为开端,通过农业税取消的自然实验发现对于不同县的地方工业企业的增值税率上升存在差异来论证增值税的施行受到地方政府的干预。在中国,各个县的农业在当地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差异很大。对于农业比重较大的县,农业税取消带来的损失相对较大,当地工业企业的增值税率上升得更多。即“财政挤压”所带来的政府收入损失可以通过更有力的税收征管得到弥补。
政府与税收部门的分离产生的委托-代理关系以及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税收分成问题和地方政府间的税收竞争使得征税过程在实际中受到地方政府的干预。分析农业税的取消的实际影响,发现农业税取消对于增值税有效税率具有正向作用,即农业税的取消所带来的地方政府收入损失是通过提高增值税的有效税率来弥补的。当地方政府分享的增值税份额较大时,实行增值税的激励就越大,表现为更高的增值税有效税率。而当地方政府的增值税税基较大时,施行增值税的激励就会被弱化。进一步考察农业税的取消对于税收总额的影响,发现税收总额下降但不显著。由于政府收入除了税收还有转移支付和基金收入,地方政府很可能通过其他途径来增加政府收入,实证结果发现农业税取消所带来的损失主要是通过对现有税收的征税力度的加大以及其他财政收入比如出让土地的收入的提高来补偿。
以往关于税收的研究主要关注信息在税收征管中的作用,忽视了激励的作用。陈晓光博士总结到,在对税基拥有充分信息的基础上,仍然存在提高增值税有效税率的空间,在税基保持不变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激发地方政府征税的动力来提高税收收入。地方政府分享的增值税份额越大、增值税税基越小、其他渠道获得的政府收入越少,地方政府越有动力加强征税力度。
陈晓光博士的演讲思路清晰、饱含激情,不仅体现了他深厚的经济学分析功底,也给我们认识现实世界提供了新的视角。不论在演讲过程中还是在演讲结束后他都热情、细致地回答了师生的提问,讲座在大家热情的掌声中结束。
“制度的经济学分析”是王亚南经济研究院、经济学院经济学系和经济研究所共同举办的学术讲座系列,主旨是为了推动两院和厦大经济学科中针对各种制度安排的现代化数量分析和研究。
(经济学系 林菡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