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风莫兰蒂袭击厦大,一夜之间,美丽校园一片狼藉,不少参天大树被连根拔起,路面狰狞外翻。两院学院师生迅速反应,在学院领导的带领、辅导员老师的组织下,抗台救灾的学生志愿者达1000余人次,其中包括以约麦尔·阿卜拉同学为代表的少数民族学生10余人、以吕超群同学为代表的海外留学生10余人。学院采购清洁工具40套、垃圾袋10大卷、胶带1200多卷,抢修被雨水倒灌的宿舍、用胶带加固被风吹破的阳台门和窗户、在芙蓉三被大树压坏的阳台等危险地方拉起警戒线,负责学院、宿舍园区等学校公共区域等共计10余个片区的卫生工作,清理落叶及垃圾近100袋,扶正自行车约300台。
9月16日上午,学院党委书记雷根强,亲自组织并参与清障突击行动,学院党委副书记邱旺土、亚南院副院长王艺明、办公室主任林秋泉、余安旖也到场救灾。当日,风力虽然有所减弱,但是台风带来的降雨仍在继续,领导们以身作则、很多教职工们也纷纷主动来到学院参加抗灾。值得一提的是,长江学者周颖刚教授要到学院加班工作,看到清障队伍,二话不说,将年幼的小孩放在一边加入了清障活动。在救灾行动中,无论身居何职,无论职称多高,在这一刻,大家都是厦大人。
二、清障志愿者集结速度快人数多,清障效果好
清障行动分别于15、16、17、25日开展,每一次招募公告,都迅速募集到数百名志愿者,经过统计,参加清障行动的同学达1000余人次。没有“扣分”的威胁,也没有“工时”的诱惑,同学们护校心切,争先恐后、积极参与了灾后重建工作。行动中,同学们热情高涨,紧张有序地将被风折断的树枝拖出,协助搬运到垃圾车上,将地上的混着泥土的落叶用手捧起,放到垃圾袋中。男生们汗流浃背,T恤衫上沾满了泥土,不少女生也满脸通红,手磨破了腿划伤了都没有停歇。在同学们的劳动下,许多路段由一片狼藉变得敞亮如初。志愿者中不仅有本科生、硕士生,还有学业压力繁重的博士生,许多学生还多次参加学校、学院组织的各类救灾劳动。值得一提的是,每一场清障行动都有辅导员老师带队,他们将志愿者分组,统筹协调好后,还参与到救灾清障行动中,和同学们一起劳动,美化校园。
在清障突击行动中,经济学院承包了经济学院前后、化学化工学院前后、台研院、基金楼、芙蓉二、五、十宿舍园区、芙蓉餐厅、东苑餐厅等共计10余个片区的卫生工作,范围大、任务重,但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完成效果有目共睹。
三、党员、学生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学生志愿先锋党支部主要由退伍军人、研究生支教队员、优秀学生干部、志愿者等学生组成。在本次抗御“莫兰蒂”台风中,经济学院学生志愿先锋党支部积极开展抗台救灾活动,将军旅生活与西部支教的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精神、志愿者精神与厦大“四种精神”相结合,在清障行动中,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脏活累活都抢先做,同时也号召其他行动起来,共同参与清障行动。
在本次清障行动中,有一位维吾尔族的同学约麦尔·阿卜拉,每一场突击行动都积极参加,并总是坚持到最后。在被问到为什么要参加清障活动时,阿卜拉这样说道,因为我是厦大人,我非常爱我的学校,学校面临困难了,这是每一个厦大人都会想到的。虽然有点累,但我非常开心,我感觉,团结就是力量。像他这样的少数民族学生还有很多。港台班学生吕超群、黄俊维、王详蔚等,多次参加志愿清扫,任劳任怨。他们的热情和主动让我们看到了团结的力量!
在厦门大学抗御台风“莫兰蒂”总结表彰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推进会上,我院志愿先锋党支部荣获先进集体称号,钟锃光、徐惠聪两位老师,杨发鑫、苏才立等16位同学荣获优秀志愿者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