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经济学院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孙传旺与经济学院2023级在读博士生陈智龙、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孙博文合作完成的学术论文“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产业绿色转型及其外部性”在《经济研究》2025年第6期正式刊出。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产业结构绿色转型有利于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已有研究表明,中国碳排放权交易(下文简称“碳交易”)制度能够促进本地产业绿色转型。本文研究发现,碳交易试点制度对周边非碳交易试点地区(下文简称“周边地区”)的产业结构低碳化具有负外部性效应。具体而言,本文根据中国税收调查数据库构建区县产业结构低碳化指标,基于双重差分等方法进行经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碳交易试点制度阻碍了试点地区相邻省份辖区内区县的产业结构低碳化,尤其是与试点地区直接毗邻或者外围50公里以内的区县;此外,这种负向作用会受到周边地区规制力度和试点地区碳价水平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本文立足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逻辑,分析碳交易制度外部性的机制渠道,验证了产业布局、要素配置以及技术创新三种不同的机制因素。为阐明技术创新对于碳交易制度负外部性的缓解效应,本文进一步测算了各行业低碳效率指标,并采用三重差分方法发现高技术行业低碳效率会因碳交易制度而提升。聚焦于碳交易制度的产业绿色转型外部性,本文结论不仅对于当前碳交易市场范围从试点扩大到全国的制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与经验支持,而且为构建全国生态环境要素统一大市场的新型生产关系、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贡献生动案例与学理参考。
孙传旺,厦门大学经济学院、邹至庄经济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南强特聘教授,中国碳中和发展力指数研发团队首席经济学家,美国康奈尔大学经济系访问学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Clarivate全球高被引学者,Elsevier经济学中国高被引学者,ScholarGPS全球近五年前0.05%顶尖学者,交叉科学领域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Regional Science and Urban Economics、World Development等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两百余篇,获教育部和福建省优秀成果奖十余项。兼任国际期刊Energy Economics副主编。
陈智龙,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统计学与数据科学系2023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能源与环境经济、经济统计、宏观经济改革。研究成果发表于《经济研究》《财贸研究》等期刊。
(经济学院科研部 刘晨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