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第四届全国高校数字经管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经管教育数字化行动”研讨会在厦门大学经济楼举行。
论坛旨在深入贯彻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探讨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高校经济管理类课程改革与专业建设的新路径,推动数字技术与经管教育的深度融合,深化数字经济背景下经济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上午,论坛开幕式在厦门大学经济楼C108举行。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王亚南经济研究院院长周颖刚教授,高等学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经济与管理学科组组长戚桂杰教授先后致辞。开幕式由高等教育学会高等财经分会副秘书长李海龙主持。
周颖刚教授首先对各位领导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随后他详细介绍了厦大经济学科百年积淀和三位一体的发展格局,并详细介绍了厦大经济学科在经管教育数字化转型与创新方面的布局与进展。最后,他鼓励与会的专家学者积极建言献策,为中国特色经管教育数字化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方案,并预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
戚桂杰教授在致辞中祝贺了1日举办的两个实验案例大赛圆满成功,并向给予支持的各方表示感谢。他强调,在 AI 赋能教育数字化背景下,实验教学需引领新文科建设与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科研工作亦需结合 AI 技术转向数据模型与实验协同的研究范式。他希望以实验教学为助力,推动经管学科持续发展壮大,同时期待各位嘉宾在论坛中分享数字经管领域最新发展成果。
专题报告环节,华南师范大学王春超教授、中山大学李广众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唐宜红教授、北京大学雷晓燕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魏楚教授、高等学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经济与管理学科组任晓阳教授、大连理工大学李先能教授、湖南大学吴志明教授、浙江大学杨高举教授、厦门大学谢贞发教授依次带来精彩报告。该环节由厦门大学谢贞发教授、计量经济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钟锃光副主任主持。
王春超:Generative AI, Occupational Mobility, and Job Task Reallocation
王春超教授针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对高层次人才就业结构,特别是任务结构的影响展开研究。研究发现,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促进了高层次人才的职业流动。其任务结构也发生重构,常规任务数量减少,非常规任务数量及占比提升。基于上述结论,王春超教授提出应构建促进人机协作的制度体系、完善劳动力供需匹配机制,并强调需加强技能培训与职业规划,帮助劳动者适应任务结构的快速变迁。
李广众:人工智能时代中山大学管理学院科研与教育实践
李广众教授对中山大学管理学院的科研与教育实践展开介绍。学科建设依托大数据管理行为与决策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联合多学科力量开展前沿研究。在人才培养方面,学院推出“管理学+计算机”双学位项目、工商管理+新工科(创新创业实验班)双学位项目、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本科专业(计划2026年招生),以及会计学审计方向班、MBA数字化转型管理方向班等项目,由此构建起覆盖本、硕、博及DBA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科研机构涵盖国家级(教育部哲社实验室培育)、省级、校级多类平台。学院通过贯通学科、人才、科研与社会服务,助力区域数字经济及产业高质量发展。
唐宜红:经管教育数字化的思考与行动
唐宜红教授指出教育数字化是依托数据和智能技术重塑教育生态的不可逆变革,核心在于连接、数据与个性化,需以“育人”为根本目标。当前经管教育存在偏重理论传授、实践环节薄弱和学科交叉受限等短板,而AI可通过嵌入核心课程实现“智能共学”,成为提升论文写作、模型验证效率和完成实验模拟的工具。唐宜红教授强调,不应回避AI在教育中的应用,应对教师观念和能力更新、数据壁垒严重和伦理和治理风险的挑战,以技术赋能教育全流程升级。此外,唐宜红教授介绍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数字化实践。依托多学科及“双一流”学科优势,教学端布局慕课、虚拟仿真课程及AI赋能教改项目、科研端加强专业实验室建设,发布应用经济学全球经济智思体(GE-GEST),实现AI向科研生产力转化。学校还推进“未来学习中心”建设,以VR、AI构建无边界学习环境,探索“学科交叉+数字赋能”模式培养适配全球经贸的人才。
雷晓燕:人工智能驱动的教育变革:技术冲击下中国高校学科布局的实证研究
雷晓燕教授首先通过“词典法+大语言模型”的两阶段框架识别人工智能专利并构建了地区-年份级别的人工智能暴露度指标,系统梳理了人工智能的发展态势以及我国学科布局调整的趋势性特征。研究发现我国的高校专业布局在人工智能冲击下呈现出结构性调整的态势,学科布局逐渐向自然科学领域倾斜,2016年后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智能制造工程与机器人工程等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相关的专业快速崛起,这些专业位列2016年后高校新设专业数量排名前列,而社会科学类专业也经历了重构转型,数学等基础学科规模也相对收缩。随后,雷晓燕教授通过实证分析研究了人工智能对学科布局的总体影响,发现人工智能专业的增设数量没有显著变化,但人工智能专业的招生规模显著提升,人工智能相关交叉专业的数量和招生规模也都有显著提升。最后对比了“双一流”高校和非“双一流”高校、学科优势高校与非学科优势高校以及城市人工智能职业暴露程度不同的高校在人工智能冲击下的专业布局变化。
魏楚:人工智能时代与自主人才培养体系
魏楚教授首先回顾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主知识体系和自主人才培养体系的相关论述,阐明了“两个自主”的重要性。接着,魏楚教授介绍了知识体系的形成、演化与构建,知识的形成是从个别的经验观察逐渐上升到体系构建的过程,知识的演化包含了传承、融合与分化三种形式,而知识体系的构建则由科学革命和现代学科体系最终确立。自主知识体系是自主人才培养体系的理论基石和文化前提,而自主人才培养体系是自主知识体系发展的核心动力,二者互为表里,互相促进。魏楚教授把知识分为已有知识,非共识知识和未知知识三个部分,并指出本科阶段主要讲授的是通过教材所呈现出的已有知识,研究生阶段主要对应的是发表在文献中的那些学者们正在研究且尚未达成一致意见的非共识知识,而博士阶段则需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知识。在人工智能的背景下,魏楚教授讨论了AI对知识结构、科学研究范式、教学模式和实践认知所提出的新挑战,最后魏楚教授介绍了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的应对思路和实践探索。
任晓阳:聚焦实验案例建设,以赛促教促学促研—关于实验教学案例大赛的汇报
任晓阳教授就“智享杯”全国高校经管类实验教学案例大赛的规则、作品要求及建设方向展开汇报。该赛事是2018年起举办的全国性经管实验教学赛事,获奖作品将录入中国经管实验教学案例库以实现资源共享。任晓阳教授强调,参赛作品需契合“精准教学目标,真实典型内容,完整冲突逻辑,强互动启发,可共享创新”的核心标准,遵循实践原则、实验原则、应用性原则、共享原则四大设计原则。体例需覆盖案例声明、提要、资源、分析、附件等内容设计,以及含教学目的、对象、内容、方法、手段、组织的实验实施范例与配套教学支撑材料。大赛旨在强化案例建设的科学性、规范性、创新性、示范性与共享性。最后,任晓阳明确了未来工作方向为举办高水平的全国高校经管类实验教学案例大赛,并以此推动高质量中国经管实验教学案例库的建设。
李先能:数智与专业融合,探索与实践并进: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智慧课程建设
李先能教授指出,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在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建设方面,面向数字化时代需求,着力培养兼具“用大数据进行管理”与“对大数据进行管理”能力的交叉复合型人才。该专业已逐步成为学院本科生培养核心方向,2024年起发展为主要招生专业。课程采用“基础-模块-拓展”体系,明确4门核心必修课+5类自选知识领域的专业标准,并在大类招生下细分专业基础、大数据基础、大数据管理、大数据应用等模块。同时实施“实践不断线”体系,以递进式实践衔接实习、毕业论文,通过导师制等载体实现“学练结合”。学院积极推动科教融合、鼓励学生参与科研竞赛,在课程特色化与师资建设上积极探索,致力于打造可推广的智慧课程与案例体系,为同类专业建设提供参考。
吴志明:AI+背景下的教与学:挑战与探索
吴志明教授首先介绍了国家关于人工智能的相关发展规划以及湖南省贯彻落实国务院“人工智能+”行动的实施方案。随后吴志明教授以自己使用豆包大模型深度研究功能的亲身经历,说明了大语言模型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所产生的冲击,但同时也指出大模型并非万能,存在内容重复、逻辑欠缺和条理欠清晰等问题。关于AI对于学生学习的挑战,吴志明教授引用新近发表的一篇Nature头版文章指出,AI可能会使学生产生对知识的虚假掌握感,AI的过度使用可能会阻碍学生批判性思维等核心能力的培养。最后吴志明教授介绍了湖南大学国际金融团队在智慧课程建设、优质课程资源共享和依托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开展跨校教学交流等方面的相关实践。下一步,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将通过数字教材编写、教研活动开展和教学环节设计,继续探索AI赋能教与学。
杨高举:经济学教育的“智变”实践与探索
杨高举教授以新开设的数字金融(金融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双学士学位和数字经济专业硕士学位项目为例,介绍了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建设数智赋能的专业体系的思路。通过革新培养方案,加入《量化投资》和《人工智能经济学》等AI与经济学交叉课程,打造“数智+经济”金课,开发系列新教材带动经管专业实现“智”变。杨高举教授指出,高端人才是引领“数智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因此人才培养十分重要。接着他介绍了浙大经院在人才引进方面的大力举措。最后杨高举教授表达了希望能够通过以上举措在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构建以专业、教学、期刊和科研为核心的“数智+经济”学科矩阵的期待。
谢贞发:人工智能赋能经济教育内涵式发展
谢贞发教授指出教育领域的数字化转型方兴未艾,人工智能技术的蓬勃发展为其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新动能,二者的深度融合正推动数字化从一种辅助手段升级成为推动教育创新的核心力量。这场由AI驱动的深刻变革,正在重塑高等教育的发展模式与路径,具有深远的影响意义。谢贞发教授从经济学基础理论、计算机与数据科学、人工智能算法和交叉应用研究四个维度,描绘了AI赋能经济学的发展全景,并介绍了厦门大学在人工智能赋能方面的战略路径,通过创设新专业方向、布局交叉学科新赛道,在培养方案中全面融入人工智能与数据分析,探索AI赋能教学的新思路。
至此,第四届全国高校数字经管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经管教育数字化行动”研讨会圆满落幕。会议由高等学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经管学科组、全国高校财经慕课联盟主办,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王亚南经济研究院、邹至庄经济研究院承办,北京百智享科技有限公司协办,闽都陈嘉庚公益基金会提供支持。
(经济学科 薛桢桢 韩毅)